新加入者的地狱模式时代:如何在一个没有护城河的AI时代生存
00 min
Apr 5, 2023
Aug 12, 2023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Author
Featured
Featured
Published
Public
Public

🤔

最近,随着GPT的出现,各种产品层出不穷。工程师、产品经理和投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。我已经不止一次(包括我自己lol)看到推特上有人发起投票问周围的人是否焦虑。总结起来的话,一部分焦虑感来自于产品同质化严重,没有什么产品能够产生有效的护城河;一部分来自AI能一下子把很多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、知识、技能的行业推平。
有两类我认为比较典型的心态:
  1. 一类是程序员(或者是人类绝大多数职业)要被全部代替
    1. notion image
      notion image
  1. 另一类The End of Front-End Development。大体意思是,历史上出现若干次,这次也不例外,未来依然会出现。
作为一个保守的乐观主义者,大体上我面对任何境遇都『选择』相信未来会更好,但是在选择相信之前会尽力把情况往坏处想(乐观的怂逼。。。??LOL)。而这里探讨一下如果真的如此灰暗,作为个体,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法。

📝

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的想法也是推倒重来好几次,因为自己的思维也在一次次的推演中被重塑。现在稳定下来的认知是这样的。

观点1 - AI领域小团队没有议价能力,没有护城河,也不要再去追求护城河了

我的判断比较主观,虽然不至于严重到如下图的反应,但也是比较灰暗的:小型AI团队(后来者)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护城河(技术,品牌,规模,渠道,生态)
护城河就是议价能力。护城河建立需要一些自增强反馈回路,也就是所谓马太效应来积累优势:有了用户,有了数据,就有更好的算法,提供更好的服务,带来更多用户。对于一个AI产品,自增强反馈来自与下面三项的组合:数据,算法或者pipeline,用户体验。与之相对应的,对于小型AI创业项目而言,机会来自于
  1. 整合大型技术公司缺乏的多种信息源,产生额外的专有数据。
  1. 针对特定niche的算法或者pipeline
  1. 针对特定niche的用户体验
 
但是,通用AGI时代,这些机会还会存在吗?
  • 随着AGI的出现,整合信息源由原先labor intense的工作变成了插件式的一键整合,对于大型公司比如OpenAI,他们几乎可以0边际成本去整合多种数据源
  • 而如果大公司有这样的快速整合能力,小公司也就不会有机会产生足够的额外专有数据(就算有,可能也只能积累几个星期的量,完全不够。)
 
争议比较大的可能是针对特定niche的算法,流程,用户体验到底有多大竞争力。
我个人的观点是:短期内niche是有一定的机会,长期看这就好像是『AI画不好手』这样的问题一样,是很快会被解决的问题。就好像你的团队花了很大精力把“画手”的问题解决的很好,并且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非常受欢迎,随着新的开源工具或者论文或者大模型的出炉,这些壁垒瞬间就被推平了。
也就是说,『niche』本身的存在周期就会被大幅缩减,如果把自己的护城河依赖于某个niche,就好像当年很多iOS的第三方app功能,一但官方出来了相应的功能,你自己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『护城河』会瞬间崩塌。如果说当年从第三方开始做,到官方上场还有若干年的生存期,强AI时代这个周期很可能会被压缩到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周。
结论就是小公司根本没有机会去积累护城河,所以干脆放弃,想想其他办法好了。

观点2 - 如果AI是杠杆,『连接』的价值会被这个杠杆极端放大

这一点其实一点也不新鲜,甚至是有些老生常谈了——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,平均每个人一辈子接触的人也不过几百。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人每天从眼前划过的人都不止这个数。在推荐算法的加持下,有的人能够每天都被推送到上百万自己不认识的人面前。
比如直播购物的网红。人们购买某件产品,不会冲着公司或者牌子,而是会冲着是这个人做的去购买。其实这个趋势已经能在过去几年电商主播大行其道中看出来——人们不会在意买的东西是什么牌子,会在意是从谁那里买的。
当然,只是单纯的连接,价值的半衰期是很短的,就好像过气网红一样,不稳定输出价值的话,即便有大量连接,也都是无效链接。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平衡价值产出和连接规模,一个成功案例是著名digital nomad,indie developer @levelsio,目前有26万推特粉丝和将近百万美元年收入,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自己一个人的不断更新和投入。
其实推特上很多人都多levelsio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,觉得他不过是仗着自己follower多,所以一旦做出了什么产品,一旦上市立刻能产生网络效应,而他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过是平平。这对于很多其他的个人开发者是非常不公平的——因为levelsio这样的人说“你不需要一个团队,你只需要一台电脑,一个idea,然后去快速迭代试错就行。”是非常没有说服力的——你试试不要用自己三十万粉的twitter做推广试试看。然而这就是我想表达的观点:有一个三十万粉,可以快速触发网络效应的渠道,和你选择的技术栈,自动化部署等技术问题是一样重要,甚至在初期是更重要。
所以请一定要建立连接:连接!连接!不择手段地连接!

观点3 - 不进则退

之前在和一个Facebook的资深工程师聊天的时候,他的一个观点我很不认同。他认为他想要找到的最好的business就是那种可以躺着数钱的业务。在当时看来,facebook的社交网,谷歌的搜索都算得上是这样的业务。然而大家也都看到了,现在谷歌连前founders都被拉回进入红色警戒状态。未来就是一个你必须永远精进,永不停歇的修炼过程。这对于崇尚终身学习的大家来说,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,但是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位工程师,如果我告诉他——不,你不可能找到一件事情让你一辈子衣食无忧,家里有矿也不行,他可能会非常抗拒。
即便如上文提到的levelsio,他在一个人做出能带来百万年收入的产品后,并没有停止脚步,而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,不断尝试PMF(Product-market-fit)。对这种人而言,可能短暂的停下脚步做reflection (比如他有个很不错的反思就是为什么他只能做到十万到百万规模,而类似的产品Lensa能做到数千万规模),但是不可能躺在过去的光辉里,因为那样太无趣了。

🤗结论

公司、产品时代不复存在,未来是超级个体时代 —— 这些超级个体个人能力超强,也是强大的组织者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键连接节点,同时也不屑于在任何已有的成绩上停留。
对于我自己的行动指南,就是在事情不可挽回(所谓不可挽回,就是任何人的差距被放大到如此之大,以至于任何努力都是白费力气)之前(可能是5~10年),不断地产出价值,不断增长自己的连接数,时间窗口真的很短了!

参考文章

  • https://www.sohu.com/a/200109713_268656
    • 这篇文章讨论了小型初创公司如何通过建立强大的“护城河”或独特优势来获得数据优势,并与更大、更成熟的公司竞争。文章还强调了数据网络的重要性,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带来一种新型的“数据网络效应”。随着公司的用户增加,他们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训练和优化算法,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吸引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数据,创建一个自我增强的反馈循环。拥有更多数据的公司也可以吸引顶级人才,从而带来更多的数据和增长。
 
 

Comments
  • Giscus